马渡关

马渡历为宣汉、平昌、通川“两县一区”结合部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,素有“小香港”美称,正迎来有望撤乡设镇恢复“马渡关”地名、规划建设平(昌)—宣(汉)—开(县)高速公路“马渡关出口”的重大机遇。

相关信息

亲爱的游客朋友

欢迎来到马渡关石林景区

◇区位独特。马渡历为宣汉、平昌、通川“两县一区”结合部经济文化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,素有“小香港”美称,正迎来有望撤乡设镇恢复“马渡关”地名、规划建设平(昌)—宣(汉)—开(县)高速公路“马渡关出口”的重大机遇。


◇民歌悠长。马渡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四川民间艺术(特色)文化之乡、川东民歌之乡,是“世界十大民歌”《康定情歌》作者李依若故乡、“中国四大民歌”《苏二姐》发源地。为永续传承马渡民歌,成功申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马渡正以“马渡民歌人人唱”竞赛活动为抓手,在川东打造独一无二、不可复制的文化旅游品牌,服务游客、致富群众、造福后人。


◇旅游起步。马渡自然景观奇绝,文化遗产富集,是达州市市花(蜡梅)培育供应观赏基地、高山富硒茶基地。境内石林千奇百怪、峡谷林壑优美、古道纵横交错、十里长滩旖旎、民歌婉转悠扬,资源独特且高度集中,是川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、促进山地旅游与文化旅游两轮驱动、提升旅游中远程市场竞争力的宝地。

◇马渡乡百丈村李依若(1911—1959年、本名李天禄)创作的《康定情歌》(成名前为《跑马歌》),1977年8月20日,随美国“旅行者二号”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播放,成为人类寻找天外知音的“宇宙情歌”。

◇2009年9月30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“世界十大民歌”,《康定情歌》作为中国唯一一首歌曲入选。

◇2005年10月17日,《康定情歌》伴随我国第一艘执行多人飞天任务、在太空完美演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,向全人类播放。

“世界的《康定情歌》
马渡的李依若”

一曲《苏二姐》九州无玉音

◇《苏二姐》。1931年8月,李依若为马渡关百丈村苏清玉创作的《苏二姐》,已成为川东文化象征和地域标志,传达美丽、纯洁、亲善内涵。


◇《我随红军闹革命》。反“六路围攻”时期,在“收紧阵地、诱敌深入”方针指引下,1933年9月红四军、红三十军进驻马渡发动群众、筹集粮秣,12月宣汉县委、县苏维埃政府迁驻马渡,马渡5000余群众参加地方武装,支援红军抗敌。在马渡浪洋寺设立的“彭(湃)杨(殷)军事政治学校”,先后培养游击队、赤卫队、少先队干部200余人。干部群众将《苏二姐》改编为《我随红军闹革命》,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、徐向前称赞。1934年1月,敌第五路军发起马渡关争夺战,战斗异常艰苦,有力牵制和消灭敌人,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首府—通江县城作出了巨大贡献,随后《我随红军闹革命》在全国赤区广为传唱。几经改编后,1982年1月《我随红军闹革命》随“蓉城之秋”汇报团赴北京向中央领导和首都群众汇报演出,深受好评。


◇“中国四大民歌”。1950年,李依若在川北区音乐戏曲工作座谈会上,清唱的《苏二姐》轰动全场,《苏二姐》会后不胫而走、传遍全国,成为脍炙人口的风行民歌,不少报刊杂志争相发表,影响极大,后被收入全国中师音乐教材。1984年《苏二姐》被编入《中国民歌精选》,与广西《刘三姐》、陕西《兰花花》、湖北土家《湘四姐》被誉为“中国四大民歌”。


◇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》。1951年著名作曲家、指挥家时乐濛把《苏二姐》全曲引用到合唱曲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》里,更是一唱走红,家喻户晓。1954年,总政歌舞团首次出访东欧,演唱的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》气势磅礴,充满浓郁的民族特色,谢幕时欢呼声、口哨声此起彼伏,在热烈的掌声中久久不能落幕。2004年出版的《解放军音乐史》记载:“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》体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,是建国初期我军音乐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”。


◇《苏二姐》走向世界。1957年,原达县地区文工团郝玉霞在前苏联莫斯科“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”上原滋原味演唱了《苏二姐》,谢幕时掌声雷动,久久不止。《苏二姐》由此获得金奖,唱响东欧,走向世界。


◇传唱马渡民歌,打造川西藏歌和陕北民歌的规模效应,让马渡民歌在达州文化旅游发展振兴中发挥重要战略支点作用。2016年以来,马渡乡以申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,坚持乡、村、社三级干部带头传唱马渡民歌,从而激发全乡民歌爱好者、场镇居民、农民群众、中小学生、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“马渡民歌人人唱”竞赛活动,每场汇演都超过2000余人,让马渡民歌形成川西藏歌和陕北民歌的规模效应,在达州文化旅游发展振兴中绽放奇光异彩。

预定行程

您的姓名
手机号码
出行日期
成年人人数